全链条培养,青年职工竞相出彩
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构建覆盖人才成长发展全链条的培养开发体系,推进人才强企工程落实落地,人才辈出、成果丰硕。作为总人数不到300人的一线单位,近三年,该厂累积向油田公司输送各类人才50人,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2金2铜的好成绩,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,1人获得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。一大批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成才,走向吃劲岗位,成长为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的“千里马”。
育才,夜草加餐,让马儿长得壮
走进西北油田采油三厂,“为企业增效尽力,为员工成长尽责”两行醒目的金色大字让人印象深刻。这也是多年来,历届党委班子对全体职工不变的承诺。
(资料图)
何巍杨是2018年入职的职工,短短4年的时间,他先后在油气处理部仪表技术员、工艺技术员等多岗位轮岗实习。“每一次变化都是挑战,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收获满满。”他坦言。由于在各岗位表现出色,2022年4月他在工艺技术员岗位被聘为主管。
对于每一位新职工,采油厂都会制定一人一策的“三年启航计划”,注重跟踪管理培养。在生产一线,实行总导师全过程指导与副导师分阶段辅导相结合的联合带徒模式,签订试用期任务书,明确“技能导师”和“思想导师”,定期跟进培养效果,及时调整培养方向,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持续性。
晚上9点,工程技术室的孙柏林正在准备会场,这是他第一次负责内部讲堂。虽然略感紧张,但是他准备充分,介绍细致,很好的完成了任务,受到了领导的认可。每周一次的内部讲堂,已经成为了全厂不成文的规矩,学习型组织不断为员工成长赋能。
“各基层单位和机关科室,结合工作特点开展每周一次的内部讲坛已蔚然成风,全员参与、轮流主讲,大家积少成多,对于组织者和参与者,都是锻炼和学习的机会。”人力资源室负责人付虎子介绍。这一做法已经持续了6年,为青年职工快速成长,打下了基础。
选才,多条赛道,让骏马驰骋赛场
“今年要选一个好苗子,再培养出一个全国冠军,我就退出江湖了。”油气处理部的刘勇在办公室里,笑呵呵的开着玩笑。虽然说的如此轻松,但是大家都相信他有这个实力。
作为油田公司屈指可数的首席技师,采油厂技师团队的负责人之一,刘勇不但擅长在现场修旧利废、创新攻关,对人才培养更是有一套成熟的方法。在他的慧眼识珠和悉心指导下,采油厂的青年才俊先后获得了全国采油工和集输工技能竞赛双金牌、全国天然气净化工铜牌、集团公司注水业务竞赛银牌等诸多荣誉,更是蝉联了油田公司集输工技能比武团体和个人第一。
采油厂积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,细分不同业务序列的评比赛道,让各类人才有成长的机会,有施展的舞台。2022年,该厂通过“育英工程计划”,优选61人参加集团公司各类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,10人到油田兄弟单位和地方政府锻炼学习,3人参加集团公司级业务竞赛,提升综合能力素质。
目前,全厂有85后基层正职(含相当职级)13人,占比62%,90后基层副职(含相当职级)及以上人员14人,一批青年骨干如雨后春笋般,崭露头角、勇挑重担,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。
成才,轮岗交流,让马驹快成长
采油厂始终坚持统筹谋划、合理布局,将“突出长远谋划,突出能力提升,突出实践锻炼,突出从严监管”四个突出,作为选人用人的重点,引导青年骨干在工作实践中磨炼真才实干,切实把那些敢于负责、勇于担当、善于作为、业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、用起来,持续深化三支人才队伍建设。
目前,该厂平均年龄为36岁,照“各年龄段梯队结构合理、各专业接替有序”的原则,把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先决条件和“硬杠杆”,做到以考核定奖惩、凭实绩用干部、看执行力定位子。
通过多年的实践,轮岗交流成为提高基层干部综合能力,稳步推进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。近2年,全厂选派21名骨干人才在采油厂内部挂职培养锻炼,推动核心关键岗位轮岗交叉学习,其中5人已走上基层领导岗位。编制《采油三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议》,建立定期交流锻炼机制,每年分2批次调整员工岗位、职位,初步实现了岗位能进能出。
为激励技术人员扎根岗位多出成果、快出成果、出好成果,采油厂设立了“专业技术带头人”制度,在青年职工中评选专业技术带头人2名,在岗级不变的情况下,年终实施专项奖励,确保全年工资收入不低于采油厂基层正职和基层副职的平均值。
专业技术带头人在签订年度任务目标责任书,完成既定任务后,在职位晋升时将开启“绿色通道”,让“小马驹”快速成长成才。
【编辑:袁晶】标签: